robots

裴多菲:民族文学的基石

来源:四川康辉旅行社 发布:2014年06月21日 作者: 人气:2298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诗,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一一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他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诗,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一一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他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1823年1月1日,裴多菲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小城基什克勒什市。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
        裴家有子初长成
        裴多菲原名亚历山大,小时候学习成绩不佳,不得不多次转学,但诗写得很出色,深受周围人的喜爱。他正式发表诗作时,按照当时官方同化少数民族的政策,必须要将他斯洛伐克族的姓名匈牙利化,于是便将“彼得罗维奇.亚历山大”改为“裴多菲.山道尔”。小山道尔读书时组织过学生团体,阅读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匈牙利古典作家的作品。1838年,他写下了讽刺诗《告别》。该诗继承发扬了匈牙利古典诗歌的传统,初步体现了他毕生所遵循的诗歌浯言大众化的特点。
        裴多菲的父母历尽艰辛,勉强供儿子读完中学,之后裴多菲因无生计而被迫当兵,还做过流浪艺人,走遍全国,与底层人民广泛接触。
        他从15岁开始写诗,1842年在刊物上发表了处女作《酒徒》,从此陆续写出大量为人民所喜爱的诗歌。1844年,裴多菲在佩斯担任一个刊物的助理编辑,有机会接触文学界的名人,并出版了许多诗集,很快成为名闻遐迩的大诗人。他一生共创作了849首诗。
        他早期的诗歌作品带着匈牙利泥土的芳香,取材于底层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生活和自然风光,描绘人物有农民、牧人、村姑、侠盗等等,擅长于用精练的民歌风格写作,以后的诗歌思想逐步体现出革命性质,井带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思想。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年轻诗人对她一见倾心。富有的伯爵当然不肯把女儿嫁给穷诗人。裴多菲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打动了爱人,一年后尤丽娅与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带刺的玫瑰盛开
         欧洲大地涌起了革命洪流,当时匈牙利被奥地利统治,争取国家民族独立是革命的首要目标。蜜月中的裴多菲写下了著名的箴言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他在佩斯组织知识分子团体,经常在内城的一家咖啡馆里聚会,热烈讨论革命问题。
        1848年3月15日,裴多菲站在佩斯民族博物馆的台阶上,向数以万计的示威市民朗诵他的新作《民族之歌》:“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
隶?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由此揭开了革命序幕,起义者呼声雷功,迅速占领了布达佩斯,并使之成为当时的欧洲革命中心。翌年4月,匈牙利国会通过独立宣言,建
立共和国。
        在起义声势之下,奥地利皇帝起初同意匈牙利独立,但同年秋天即派军队镇压。哈布斯堡王朝求援沙俄.沙俄武装干涉匈牙利,34万俄奥联军向着人口仅有500万的匈牙利恶狠狠扑来。
        1849年1月,裴多菲成为一名少校军官,告别了娇妻幼子,左手拿诗笔,右手拿武器,与俄奥联军作战。1849年7月3l日晨,贝姆将军让最后还能战斗的300人组成一支骑兵队临行前下令裴多菲留下,诗人却违背了将军的命令,跟在骑兵队后面出发。在瑟什堡大血战中,裴多菲失踪。
        直到1930年,才在维也纳档案馆发现了一份疑似裴多菲死亡的证明文件。根据材料描述的一具尸体的相貌、胡须和佩戴的勋章,可以断定死者就是裴多菲。他被哥萨克骑兵长矛刺穿后胸而死,时年26岁。
        在裴多菲文学博物馆的展室里,保存着《民族之歌》的原件、裴多菲在起义和战斗中穿过的衣服和使用过的佩剑。上衣胸口处戴有一朵小黄花,这是起义青的标志。每年3月15日,匈牙利还有很多人自愿佩带这种小黄花,以纪念裴多菲和佩斯起义。
        由于被匈牙利人民所慑,加上兵败于普鲁士,哈布斯堡王朝遂于1867年同匈牙利签订协定,建立二元化的联合国家政体,国名改称奥匈帝国。
        裴多菲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和l岁半的幼子,他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抒情诗和8部长篇叙事诗,此外还有80多万字的小说、政论、戏剧和游记,且有相当部分在战火中完成。一个多世纪以来,裴多菲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得到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公认,他那一首自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在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