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让法治思维先行

来源: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 发布:2015年10月28日 作者: 人气:2369
十八届四中全会让“法冶”成为各行各业当下热议的焦点词汇,甚至将成为诸多行业和地区今后发展的第一风向标。对于《旅游法》才正式实施一年多、国务院31号文件刚刚出台的旅游产业来说,自然更是不能甘居人后。然而,要真正推进依法治旅,实现依法兴旅,就必须让法冶思维先行一步。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于同一个社会问题,经济学家往往从有没有效率、能不能提高生产力、能否实现价值最大化等角度来分析,而法学从业人员则会首先问是否合法,然后问法律有没有规定,再问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该社会问题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和法律效果,进而通过逐一对照得出自己持肯定或否定意见的结论。可见,法律从业人员的思维过程是紧扣着法律规范进行的。这就是“法律人”的思维模式。因此,法治思维的本质特征就在于规范性。
旅游行业要具有这种法治巴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那么,旅游业如何培养法治思维呢?
其一,通过学习认识法律内容。依法治旅强调的是“依法”,要想“依法”,首先得需要知道“法”是什么,否则依法治旅就只能是空中搂阁,缺少根基,无从谈起。依法治国显然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依法冶旅也应跳出当前很多人希望用一部《旅游法》解决现实中所有的行政、市场和公民行为等各种问题的幻想,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法冶是个体系,而旅游法律体系是其中牵涉面很广的重要一环。因此,需要在熟练掌握旅游法的基础上.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文物保护法》等诸多法律中与旅游相关的条款抽取出来,组合成规范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者等诸多主体的旅游法律体系,弄清楚这些条款被此间的逻辑关系,进而通过填鸭式、竞争式、引导式、倒逼式等多种方式,让相关人员掌握这些法律知识,为培养法治思维打下理论基础。
其二,通过表达积累法律语言。用语言表达概念是所有逻辑思维活动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逻辑巴维最有效的方式。语言给予我们的东西很多,找们能够思考什么,实际上取决于我们之前所熟悉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思考什么。不同的语言产生不同的思维,没有法律语言的支撑,就谈不上法冶巴维的养成。因此,旅游从业人日需要做的是.找到旅游相关法律法规与自身工作的契合点,用法律语言来表达和规范自己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依法治旅”的话语系统,进而形成用法律处理旅游业相关问题的语言、思维和方法。举例而言,旅行社的代表如果能够熟练地用法律语言告知旅游者应遵守的规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或合同上,那么其对相关条款的理解也必定更加到位。